入户宣讲资助,青春助力振兴 ——万博官网师生赴汕头市雷岭镇开展学生资助政策下乡行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工作在乡村的宣传力度,万博官网党委殷敏副书记带领4名本科生和4名研究生组成“未来可期实践队”,2025年7月12日—16日赴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了解社情、村情和民情,关注国家资助政策知晓和实施情况以及乡村学生成长情况,以实际行动赋能乡村振兴,展现青春担当。
对接当地,了解概况现状
为了宣讲和走访工作顺利开展,实践队师生到达雷岭镇后与当地镇团委林苗贤主任对接,了解雷岭镇中学生毕业后去向、拟走访的各村社区情况。师生们也跟广东省水利厅、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广州局、潮南区总工会驻雷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座谈交流,了解活动地基本情况。工作队队长、雷岭镇党委副书记陈竹包对师生一行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雷岭镇概况和工作队主要帮扶工作等。雷岭镇地处粤东大南山南麓,以荔枝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并有油柑、龙眼等特色农产品。工作队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帮扶工作首要任务,发挥组团单位资源优势,开展消费帮扶,大力宣传推介拓宽优质农副产品销路;积极极谋划推动河道生态治理、农村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带动帮扶资金落地;联系省水利厅妇委会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活动。陈竹包队长表示,实践队下乡宣传资助政策,可以让当地群众对学生资助、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有助于精准帮扶困境儿童家庭,希望实践队此行有所收获,为雷岭镇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殷敏副书记简要介绍了实践队宣讲和调研活动方案,双方就方案一些细节深入交流。在赤坪村、南溪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师生们聆听村干部详细介绍本村社区概况,尤其是村民务农和外出务工情况、家庭困境儿童状况等,为实践队后续的走访调研和宣讲工作做好准备。

▲师生了解当地概况
入户调研,宣讲资助政策
7月13日—15日,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队先后到赤坪村、南溪村、麻浦村走访10余户家庭,调研适龄子女上学情况、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对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情况。经深入交流,师生们了解到:大部分家庭是原建档立卡户、农村低保户,没有听说过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有些家长还混淆了国家助学贷款与非法的“校园贷”,宁可向亲朋好友借钱也不愿意办理;只有少数有高中生或大学生的家庭基本了解学费减免、国家助学金等政策。不同家庭的反馈让师生们感到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在偏远乡镇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广度远远不够,深感资助政策下乡的重要性。师生们向走访家庭发放了《广东省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对照简介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指南等耐心讲解不同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条件和办理流程等,让经济困难家庭了解“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国家关怀以及覆盖全学段学生的资助体系,并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努力成才,未来可期。

▲实践队入户调研和宣讲政策
集中宣讲,给予答疑解惑
7月15日下午,实践队在麻埔村党群服务中心面向村里的高中生集中宣讲资助政策。队员们结合自身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和获得国家助学金等分享受助经历,解答高中生咨询并留下联系方式,方便以后资助咨询服务“不掉线”。”

▲集中宣讲政策
7月16日上午,实践队在雷岭镇政府旁空地摆摊设点,向过路群众发放《广东省资助政策简介》手册,跟前来咨询的当地群众宣讲学生资助政策,耐心解答有关国家助学贷款资助额度、办理流程和还款等疑问。师生们热情宣讲,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学生资助政策、正确认识和了解国家助学贷款,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圆梦成才。


▲实践队开展科普小课堂活动
下乡期间,实践队还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华岭砺锋突击队”组织的麻埔村中小学生暑期课堂活动,结合动画演示,以生动的语言介绍海绵城市原理,开展儿童防溺水、防诈骗宣讲等。科普小课堂寓教于乐,激发了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暑期安全防范意识。

▲实践队摆摊设点宣传
五天的资助宣传下乡活动,实践队通过入户调研、集中宣讲等给予他人帮助的同时践行着社会责任,传递着国家的关怀和温暖给乡村学子,大家表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意义非凡,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深化了认识、增强了责任感。今后,万博官网继续组织青年学子下乡实践,广泛宣传资助政策,为精准开展教育帮扶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部分队员活动感悟摘选
刘成旭:通过入户走访,我们发现一些困境儿童家庭对于国家助学政策了解甚少,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有个中小学的认字水平就足够在社会上生存,这种观念令人惋惜。我深深感到此次参加学生资助政策下乡活动的意义重大,只有广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才能深入有需要的农户心中,才能让困境儿童受助于资助政策而圆梦成才。
黄炫超:这五天的雷岭镇之行,于我而言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成长之旅。驻镇帮扶工作队的坚守与奉献让我肃然起敬;乐观向上的中学生对大学对未来的憧憬让我很受触动。也许个人的力量微小,但当我们带着真诚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基层一线,将国家关怀与政策支持传递给有需要的家庭,便能汇聚成改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