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官网基础设施运维、海洋土木工程团队联合开展2022级本科生综合实习
6月27日至29日,万博官网基础设施运维团队与海洋土木工程团队在戴北冰教授和陈万祥、李响、黄维、胡正、陈文创、王响、林宏杰等副教授的带领下,组织17名2022级本科生赴中山、开平、珠海顺利完成为期3天的综合实习。
6月27日,师生们走进中山市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该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风机制造商和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专注于风力发电设备研发制造及智慧能源开发投资运营。作为风力发电领域的世界领军企业,明阳风电以其创新技术和民族品牌精神赢得了广泛赞誉,还得到了总书记“在制造业强国中显身手”的寄语。通过观看企业宣传片、聆听专题讲座、与校友面对面交流,同学们学习和了解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深刻感受到明阳人对清洁能源事业的执着追求与民族品牌崛起的坚定信念,让同学们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充满憧憬。

▲师生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合影
6月28日上午,师生赴江门开平参观开平碉楼。“一碉多用” 的独特构造令人称奇,既满足居住之需,又兼具防御、防洪功能,在建筑艺术上更是实现了中西合璧的巧妙融合。作为中国乡土建筑中独树一帜的存在,开平碉楼不仅是华侨文化的鲜活载体,更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赤坎南楼斑驳楼体上密布的弹痕与炮击凹陷,是岁月无法磨灭的战争印记,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七壮士坚守10天9夜的抗日史诗。这座伤痕累累的建筑,既是华侨子弟舍家卫国的爱国丰碑,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血性见证,每一道裂痕都镌刻着民族的不屈风骨。下午,师生来到赤坎古镇。这座拥有360余年历史的华侨名镇,开埠于清顺治年间,如今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周文雍、陈铁军、司徒美堂等先辈的峥嵘岁月与抗争精神通过史料图片展览、情景剧再现等让师生上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师生在开平碉楼合影
6月29日,师生们踏上了港珠澳大桥的实地学习之旅。这座全长55公里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以其“桥—岛—隧”的独特设计成为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标志性建筑,是世界级跨海工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不仅领略了大桥的宏伟规模,还深入了解建设过程中保护白海豚等环保举措以及青州航道桥、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等关键工程的建造技术。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不仅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融合,更为三地居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通便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大国工程承载强国梦想,青年成才铸就未来脊梁。

▲师生在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合影
本次综合实习不仅让同学们深入领略了国家大型重点工程建设的非凡成就与战略布局,也让大家在实践中拓展了行业视野、升华了对“大国工程”内涵的认同,有助于提升解决复杂技术难题的实践能力与协同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部分学生心得体会摘选:
盛韵涵:这三天的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需要紧密结合,也让我对基础设施运维领域和岭南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明阳风电,我了解到海上风机如何通过抗台风设计、深海洋流监测等技术应对复杂海洋环境,感受到科技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大力量。开平碉楼和赤坎南楼的历史探访,让我惊叹于华侨文化的厚重与建筑智慧。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的填海工程、地基处理等细节让我认识到超级工程的严谨性,护岸结构和陆域形成的技术更凸显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与智慧。感谢带队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讲解,让我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次实习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工程技术与人文历史的交融,激励我在未来学习中更注重多学科思维的结合。
翁宇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实习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在实地考察与工程实践中,我们不仅增强了对海洋土木与基础设施的直观认知,更实现了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无论是明阳风电展厅里的风机模型、赤坎古镇的骑楼建筑,还是港珠澳大桥壮阔的伶仃洋景,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工程技术的魅力与责任。未来,我们将秉持实习中所领悟的“知行合一”的方法、“工程为民”的初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以此次实习为新的起点,锤炼本领、担当使命,努力成长为堪当大任的工程建设者,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陈年晋:参观明阳风电集团,见证新能源与土木深度融合。其全球布局历程展现技术创新与资本运作的协同,海上风机的抗台风设计等,让我悟到土木人需以跨领域思维突破传统边界,在绿色转型中把握机遇。开平碉楼中西合璧,为土木从业者提供借鉴,要融合多元建筑理念,让建筑承载文明。港珠澳大桥的震撼,在于将“不可能”变为现实,毫米级沉管对接等展现工程与艺术的平衡,建设者的创新精神让我明白,要突破思维束缚,探索新方法技术。此次实习让我深知,土木工程不仅是建楼筑桥,更是传承文化、践行使命、开创未来。作为学子,要扎根专业、胸怀家国,在创新与坚守中书写“工程答卷”。